- 1. 谓留下声音。
宋 苏轼 《雷州》诗之三:“终日数椽间,但闻鸟遗音。”
宋 陈师道 《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》之二:“路暗鸟遗音,江清鱼弄姿。”
- 2. 指留下的声音。
宋 秦观 《韩枢密夫人挽词》之一:“旧像瞻揄闕,遗音想佩环。”
清 涂大酉 《杂诗》:“飞鸿迟迟来,掉入青烟路。遗音落风中,适与歌声过。”
- 3. 不绝之馀音。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《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
三国 魏 阮籍 《咏怀》之三十:“簫管有遗音, 梁王 安在哉。”
宋 苏轼 《送俞节推》诗:“ 吴兴 有君子,淡如朱丝琴。一唱三太息,至今有遗音。”
明 唐龙 《<大复集>序》:“凡得若干首,洋洋纚纚,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。”
- 4. 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。
三国 魏 嵇康 《琴赋》:“情舒放而远览,接 轩辕 之遗音。”
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:“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,乐律起於 黄帝 ,故云‘接 轩辕 之遗音’。”
唐 陈季 《湘灵鼓瑟》诗:“遗音如可赏,试奏为君听。”
郭沫若 《今昔集·钓鱼台访古》:“ 翰笙 ( 阳翰笙 )言: 花苗 人甚忧抑,其音乐亦甚凄凉……我听了这话,联想到《楚辞》,《楚辞》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?”。”
- 5. 哀声。
《易·小过》“飞鸟遗之音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遗,失也。鸟之失声,必是穷迫未得安处。《论语》曰:‘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。’故知遗音即哀声也。”
唐 李商隐 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遗音和 蜀 魄,易簀对 巴 猿。”
- 6. 死者生前所说的话。
《文选·潘岳<悼亡诗>之二》:“寝兴目存形,遗音犹在耳。”
李善 注:“《左氏传》: 晋 穆嬴 曰:今君虽终,言犹在耳。”
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一首并书>诗》:“畴曩伊何,逝者弥踈,温温恭人,慎终如初。览彼遗音,恤此穷孤。”
李善 注:“遗音,谓 諶 父之言也。”
明 李东阳 《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》:“比有哭子之戚,公屡致吊慰,讣至之后,盖犹有遗音焉。”
- 7. 留下音信。
唐 刘禹锡 《伤往赋》:“ 龙门 风霜苦,别鹤哀鸣夜衔羽; 吴江 波浪深,雌剑一去无遗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