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善瘅恶 zhāngshàn-dàn è
[praise the good and hate evil; expose virtue and expose vice] 分别善恶,以期褒贬
《书·毕命》:“旌别淑慝,表厥宅里,彰善癉恶,树之风声。”
孔 传:“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,表异其居里,明其为善,病其为恶,立其善风,扬其善声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曲笔》:“盖史之为用也,记功司过,彰善癉恶,得失一朝,荣辱千载。”
清 戴名世 《论说·史论》:“夫史者,所以纪政治典章,因革损益之故,与夫事之成败得失,人之邪正,用以彰善癉恶,而为法戒於万世。”
亦省作“ 彰癉 ”。 唐 张九龄 《请诛禄山疏》:“苟彰癉失宜,尤难三军立绩。是以用命而成,固宜嘉勋;失律而逃,更当惩戒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作史者,法贵诛心,笔能铸铁,所以彰癉一字在所必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