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见舞《韶箾》者。”
杜预 注:“ 舜 乐。”
孔颖达 疏:“ 杜 不解‘箾’义,‘箾’即‘簫’也。《尚书》曰:‘《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。’此云《韶箾》,即彼《簫韶》是也。 孔安国 云:言簫,见细器之备也。盖《韶》乐兼簫为名,簫字或上或下耳。”
汉 马融 《长笛赋》:“上拟法於《韶箾》、《南籥》。”